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7-14 21:06:58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1

一、命题情况分析

本次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命题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题型多样,内容全面,但有大量内容超纲了。造成学生答题不理想,使本次考试失去了它原有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命题存在的问题:

1、试卷题量大,60分钟完卷稍有仓促。

2、卷面总分102分与“满分100分”不符。

3、卷面上第五单元的内容有30分,而这部分内容不在中考范围之内。

4、计算题题量太多,分值也大(34分),且脱式计算及其文字题所占篇幅过大,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的知识。

5、统计图的坐标不够精准,很难找到数据的准确位置,且三年级学生应在方格中画统计图。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

1、填空1、2、3、4、5、8、9、10题学生掌握较好,错误率较小,而第6题有大部分学生用1800除以4没有余数即闰年,殊不知整百年份应除以400。

2、判断1、3、5题学生掌握较好,第2、4题超纲了,第6题失分较多。

3、选择题学生掌握较好,

4、列竖式计算方面学生做得不理想,其中有4题是第五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部分学生还在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721÷7时,失分较多。

5、脱式计算的后两题学生几乎无法完成,里面包含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6、文字题学生也掌握不好,第二题超纲了,部分学生对第一题中的“5除525”不够理解。

动手操作部分:

大部分学生画统计图不够精准,问题也出在统计图的坐标上,三年级学生只能在方格中画统计图,这种画法是四年级的教学内容。看图回答问题学生完成较好。

解决问题部分:

1、第1题和第3题学生容易列式,但不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第2题和第4题学生容易理解题意,掌握较好。

3、第5题是学生很容易求出苹果树的棵数,但在计算杨树和苹果树的总数时,很多学生误把28棵当做苹果树,造成失误率也较多。

  三、取得的成绩

班别

平均分

及格率

平均分+及格率2

优秀率

差生率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教师的教学风范与水准,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心总结经验,以便教育出更优秀、更有前途的一代新人。也希望教研室在出题时多熟悉各年级教材,使试题更完善,更能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这次教学安排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小数有个完整的认识。课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我感觉在这次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注重迁移,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对整数进行比较,回想整数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难点的处理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别,正因为此,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针对此难点,在学生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位数多的小数就一定大”这句话对吗?让学分析判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例验证的方法,得出“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的结论,学生明确“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这样学生认识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在教学问题设计上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将问题设置梯度,分层提问。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总之,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不足: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上来,绝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对知识点还掌握的比较好,但我还是觉得在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参与。

2、我觉得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与学生以鼓励,也就是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不能让学生的激情去染升。

3、有的地方讲的太多,还不够放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3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

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就非常轻松了。在解决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出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只根据方向或距离其中一个条件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说才能更准确呢?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要注意引 ……此处隐藏3615个字……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作业也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在编排练习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和“齐步走”。避免差生吃不好,优生吃不饱。努力做到编排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第六单元《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在整堂课中,我的课件做的比较多,因为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好,老师说的再多,也无济于事,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含义这一还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不需要孩子们去探讨,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说这就直接说好了,学生探讨不出来,而且也说明不了什么,要是一定去探讨,那也可能是一种形式了。

听课老师给我的宝贵意见主要是:

1.在课堂上如何的安排有效练习,课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师提出来比如2.6元,我说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说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对于新教材来说,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好多地方都没有作好,也许就像许老师说的,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把小学阶段的的书看一下,这样你才能了解它大体上的内容,以后要好好充电啊!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作为教研组的研讨课,也曾用心地进行了构思设计。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校刚刚结束的乒乓球比赛引入,课始较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学生也能很快地从信息中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的学习讨论。课中重视学生不同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在分析过程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大多数学生能完整地述至少一种的思路。

但自己认为这节课从整体的设计看,总觉得有点虎头蛇尾,前后情境连贯不够,而且题型设计比较单一,不利学生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只有别人的指出,才能让自己更明白自己的不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由于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完全教学要求,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不足之处:在第二个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时,学生在算法时更多的是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而不是两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再反思地去研读教材,发现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抛弃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更多地强调集合圈的作用和理解,才引起了这个问题。在今后把握教材时,应该理解好主次的关系,更准确、到位地把握。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4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概念在本单元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看图片的大小,人身高的大小;摸一摸、摸自己的手掌、和桌面的大小,数学书的封面等;比一比、比手的大小和桌面的大小,黑板和数学书的封面大小比较等方法,最后形成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叠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二、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出示各种形状的玩具和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讨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实际操作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面积单位的确立中过的不够扎实,需后面加强指导。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