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7-14 20:47:41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1

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可以说受益匪浅,可以简单地从两方面说起:

通过这次讲课,从老教师那学到了很多东西,至少明白课该怎么上,也切身体会到教师上课的情绪关乎着学生的听课心情和状态,可以说,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不怯场,由于我课前的准备东西挺多的,再加上课堂教学经验有限,所以,我一直怕忘记教学环节,但当看到学生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这些紧张也稍微减少了一些。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在备课阶段我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我把所有课上需要的东西检查得很仔细。我觉得这两点是作为教师的必须品质和素质。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这些都是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带来的,课堂上我总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心里一直等待学生把我要的答案说出来,当学生说不出来时,我就自己急于总结,说出课程重点,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努力使我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2

1.灵活处理教材。

《分享快乐》这课我打算2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第三环节小记者行动,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感受,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在课余将带来的物品统一归类。如生物角、图书角、收藏角等。再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也感受分享的快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交流物品,分享快乐;看课件,体验快乐;小记者行动,感受快乐。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3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与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8组,每组5人,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1.灵活处理教材。

《分享的快乐》这课教科书上有三幅图,一是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的场面,二是春游时,一名同学没带水,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是上课同桌没有带彩笔,我应该怎么做?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活动内容。通过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活动的快乐,取得第一的小队队员因为集体的荣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快乐、感受快乐。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快乐的事情,目的是让他们感觉到当自己快乐时,总是想尽快地与别人分享。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回归生活,突出课堂的经验性。

本课程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节课由拔河比赛中作为基石将学生引到快乐,体验分享的快乐上来。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一些记忆深刻的快乐的事,仍然围绕着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这些事,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在快乐的时候总是想尽快地让别人知道,而那时,听你倾诉的人也会跟随你的心情也很快乐。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很寂寞,通常都是自己玩玩具、看书等等,但今天,他们和同学们一同活动,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同玩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就是分享,原来分享也很快乐,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体验快乐。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拔河比赛,让他们在其中体会快乐;得到奖品的同学在品尝橘子时分给小组同学,分享快乐;互相欣赏自己喜爱的物品,感受分享的快乐。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孩子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与共享,是一种增值的快乐。学生通过活动,不仅仅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与人分享,更主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快乐,只有快乐,他们才会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整节课,都是全班同学在共同活动,并且使他们自己在活动,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

4、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评价,以鼓励的发展性评价为主。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具有强化与教育功能。教师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和肯定,强化了其积极因素;对于学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使他们明确了努力方向,这样,评价对学生就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

比如本节课同学们的拔河比赛之后,对于获胜组我们给予祝贺,但没有获胜的同学会很遗憾,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快乐情绪,这时,我及时地对他 ……此处隐藏1597个字……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术。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6

课堂虽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教学反思却是教师成长的必需一步,这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完美一些,特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1 、《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这节课我应该把观察实验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2 、本节导入是由色散实验的演示,三棱镜实验引入光的色散,使学生知道太阳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这一实验没问题;接下来就是观察现象,由于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是哪七色光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没有直观看到现象好。

3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有自己的兴奋点,课堂中会期待着兴奋点的出现,课后会因为兴奋点的出现而心情舒畅,觉得很有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中找到兴奋点呢?如何处理好教师的兴奋点与学生兴奋之间的差异性呢?对于本节课,我把自己教学的兴奋点定位于色散实验的演示和色光的混合这两个地方,这两处恰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色光的混合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密切,学生很强的好奇心,此处是老师与学生兴奋点的交叉点,很容易把课堂的氛围引向高潮。但由于所选红、蓝、绿颜色是用的多媒体,导致感觉有一点假的形式,现象直接得出,学生就会有疑问,这一实验教学不是很成功。

4 、关于课本实验,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做,而是可做的就做,不可做的可不做;或者是能说明问题的实验就要做,说明不了问题或不能准确说明问题的就不做,这是一个大原则,也是我这次讲课得出的经验。

5 、本节的实验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自己的感觉是过于仓促,时间较紧,练习题在课堂上没有得给学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够好。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本节内容的,学生普遍显得比较兴奋,导入实验很感兴趣,这也许可以说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7

开学已经有段时间了,江楠的情绪依然不稳定,有时还会哭泣。经过半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小朋友都因为再次回到幼儿园而感到高兴,只有江楠小朋友每天还是红着眼睛来幼儿园的,这让我感到很焦虑。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案例一: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我将饼干都倒在一个盘子中,让孩子们坐在桌子边自己拿饼干吃。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开心地吃着饼干。只有江楠哭了,我不知缘由,上前询问,可是江楠低头不语。孩子们陆续吃完点心离开桌子,江楠依旧低声哭泣。当第一组桌子只留下江楠一个人时,她迅速将盘中剩下的饼干全部拿在了自己手里。

案例二:由于江楠一直要哭所以我对江楠的关注特别多,也因此形成了江楠对我的依赖。今天在游戏时,丫丫可能累了,走到我身边要我抱,江楠看见了连忙走过来拨开丫丫的手,丫丫也毫不示弱,两人顿时“大打出手”。

案例三:午睡时,江楠拿出带来的新被子,我上前与她开玩笑:“江楠的被子真漂亮,让老师也盖一盖吧!”说着我把被子朝自己的身上拉了一把,这引起了江楠的不满,她一把将被子拉回。

原因分析:

点心放在盘子中,为的是培养孩子学会分享。江楠喜欢吃饼干,她认为盘中的饼干应该像家里一样独自享用,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江楠只能无奈地看着伙伴们将“自己”的饼干吃完。所以她只能坐在一边哭泣。

江楠拨开丫丫的手,是不愿意丫丫让老师抱,因为老师是江楠最喜欢的,在她心目中,老师像妈妈一样,最喜欢她,她不能与其他人分享老师,于是出现了这种冲突。在家里妈妈是江楠独享的,在幼儿园里,找到一个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却要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这也是江楠老是哭泣的原因之一。

被子是江楠独有的,她不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被子,这除了说明江楠的自我以外,还说明老师尚没有在江楠心目中建立信任感。在这样的状态下,老师提出的建议是江楠难以接受的。

今天我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故事的大意是:小猪的妈妈不在家,小猪请了好朋友去家里玩,并将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们分享。当我讲到“小猪将自己的自行车与猴子分享”时,江楠在下边自言自语:“我不会的!”

在江楠妈妈的交谈中,我得知江楠家里也有一辆自行车,在小区花园里玩耍时,曾经有几个孩子想借来玩,都被江楠拒绝了,而且还引来不少哭声。妈妈也因此与江楠谈话,试图说服江楠将自己的自行车与小伙伴们分享,但都没有成功。

江楠十分介意自己的东西被分享,即使伙伴伤心。我的故事又一次触及了江楠不愿分享的心理,于是江楠对于分享很敏感,在集体环境中,不能分享或者要她与人分享成了江楠内心的一种压力。

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往往导致很多孩子处于“独我”的教育环境。从与江楠每天“斗争”的那些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江楠有那么点固执,有那么点逆反,但最重要的是“不愿分享”,这是十分明显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里江楠除了和老师玩以外,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处,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江楠也始终与其他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有伙伴超过了她的心理“区域”时,她会像警惕的小鹿一样马上停止玩耍,静静观察伙伴的动向,随时防御。因为江楠知道当伙伴靠近时,自己的利益可能被侵犯,如分享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江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由于她过于自我,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她不愿接近别人,宁可自己独自玩耍,这也让她无法得到与同伴游戏的乐趣,这就是江楠一直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主要原因。

采取措施:

1、让江楠多和小朋友们交流,打入其他孩子们的世界,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2、让江楠主动承担帮助别人的活动中,让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取得成效:

放学了,妈妈来接江楠,江楠扑到妈妈的怀里,在老师的赞扬声中,妈妈从包里拿出了一根棒棒糖,江楠高兴地拿在手里呐呐自语:“棒棒糖!棒棒糖!”逸逸在一边眼馋地看着,妈妈见了边掏包边对江楠说:“江楠,把棒棒糖给小朋友吃吧,妈妈包里还有好吃的。”“不要!”江楠双手护着自己的棒棒糖,,并伸长脖子等待妈妈从包里取出其他东西。妈妈又从包里取出了一片饼干,江楠一手拿饼干,一手拿着棒棒糖,妈妈让江楠做出选择——分一样东西给逸逸,江楠看看右手,再看看左手,犹豫了一会,最终用摇头做出了决定。妈妈又从包里取出一包葡萄干,让江楠分给小朋友。江楠的小手拿满了东西,看着手中自己喜爱的食物,江楠停顿了片刻,最终打开葡萄干包装,掏出一颗给逸逸,在妈妈的要求下,又掏出几颗给其他小朋友……

看着江楠和同伴们分享葡萄干,我突然意识到:让一个不愿分享的孩子尝试分享,不应该让她有被“剥夺”的痛苦。棒棒糖不能分享,饼干不能分享,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葡萄干的数量却可以保证江楠和同伴一起分享,当江楠艰难地同意分享葡萄干时,其实也是她学习分享走出的第一步。

培养孩子分享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需要时间、时机,当然也需要策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一点一滴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分享的快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